紫砂泥料的陳腐亦稱陳化,古名養土,俗稱困料、困泥、儲泥,是將調配煉制好的泥料制成適當尺寸的濕泥塊,置于不透日光、不通空氣的陰暗潮濕處(如地窖)貯存起來,讓其腐釀陳化,以改善泥料之性能。
2021-04-07
顧景舟先生作為紫砂的泰斗級大師,一生創制了不少的壺型,有許多壺型亦是通過對傳統器的改動而來,之前也曾為大家介紹過他的云間如意是從荷塘三足壺改井而來。
2020-11-03
朱泥十分名貴,在昔時價值為紫砂泥之50倍以上,開礦采集以斤兩計價出售。但朱泥因礦源有限,且采掘難題。朱泥并非只有一種。一些人以為,只有所謂的皺紋梨皮才是朱砂泥而且是好朱砂。這樣的熟悉是極其片面和淺陋的,
2020-11-03
自明以始,自清以盛,紫砂壺經歷數百年的發展,器型何止萬千,而其中最耐看的,正是那些經典造型的壺。這些經典壺式自其創制后,就成為各時代壺藝家們喜歡制作的品種,并不斷衍生出新意。紫砂壺中最耐看的,如:西施
2020-11-03
有的紫砂壺用久了會有茶垢和吐黑,這是為什么呢?茶垢和吐黑是同一種東西嗎?吐黑紫砂壺吐黑是指正常使用過程中,壺體表面單獨出現的芝麻粒、米粒大小的黑點。吐黑其實吐黑也算是茶垢的一種,主要是因為壺沒有燒結(
2020-10-05
這六條都不明白,就別說自己懂紫砂了!昨天老壺一定比新壺好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,首先明清的老壺,如果不是名家款,是比不上現在紫砂作品的,無論是泥料還是做工。因為當時的開采、澄練泥料的技術、制壺工具等都沒有
2020-08-28
在紫砂中,朱泥壺因其細膩紅潤,有嬌艷高貴之感,而廣受壺友們的喜愛,而在朱泥壺的領域中,有四位名家大師,對朱泥壺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而在如今也有很多壺友用著他們款式的朱泥壺,他們就朱泥四大高手:
2020-08-25
據說清代乾隆年間,有一個制壺藝人正在趕制幾把茗壺光坯的時間耗費了他大量的功夫,光了又光還總是不滿意。那一天,他坐在泥凳邊拿起一把壺坯準備光身,他的妻子正好在旁邊梳頭,一只插在頭發間的發梳在桌旁,他以為
2020-08-25
一把紫砂壺到手,就是壺與人結緣的開始。真正的愛壺人,不但要會“相”壺,還要會用,更要會養。不懂得“相”術,就會求一壺而難得;而如果既不懂得用也不懂得養,即使有一把品質絕佳的好壺,也會被白白糟蹋了。
2020-08-22
正宗的紫砂泥無法用手拉坯的工藝制作,純紫砂無法制作,所以手拉坯壺一直都不是宜興紫砂所倡導的,和我們認為的紫砂壺完全兩個概念。但是有時候很多壺友在辨別的時候有很大誤區,今天來講解一下:手拉坯一般手拉壺內
2020-07-15